65岁的义乌市民王大伯(化名)近来发现自己右侧大腿和肚皮交界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包,站着的时候大一些,躺下后就慢慢变小甚至消失了,虽说不怎么痛,但总是挺不舒服的,时间长了,包块甚至移到了阴囊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带着疑问,王大伯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的医生接待了他,做了仔细的体检后,医生告诉他,王大伯得的是腹股沟疝,也就是俗称的“疝气”、“小肠气”。医生给王大伯安排了住院手术,在做了一个疝修补术后,王大伯腹股沟处的肿块消失了,走路,锻炼,做家务都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疝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且听浙医四院普外科医生细细道来。
什么是疝气?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分进入另一部分,可分为脐疝、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白线疝等。疝气的原因有几种,幼儿和老年人腹壁薄弱,容易得疝气。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某些疾病引起的腹压升高的人群也容易得疝气,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长期咳嗽、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长期便秘等。所以,任何年龄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现疝,以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
疝气最常见的表现是怎样的?疝气是在腹股沟区出现了向外突出的皮下肿块。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增加腹内压(如搬重物、咳嗽、用力排便、排尿)时出现,休息或平卧时减小或消失。肿块会逐渐增大,一部分斜疝患者肿块会落入阴囊。部分病人可无不适症状。部分可能会出现局部钝痛,坠胀感,消化不良,便秘等。当出现剧烈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严重症状,肿块不能回纳并伴有压痛时等,需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室。因为以上症状提示有疝嵌顿可能。
得了疝气如何治疗?腹股沟疝一旦出现不会自行消失,也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是唯一治愈的方法。婴幼儿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故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禁忌手术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可分为传统的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方式一般可在开放或腔镜下完成。我院普外科专家均来自浙一,浙二和邵逸夫医院,疝修补手术在我院已成熟开展。
如果您也有相关疾病困扰, 5月27日上午,浙医四院将举办疝病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特邀浙江省著名的疝外科专家现场为市民提供疝病的常识普及和医疗咨询。号源有限,请提前预约。预约方式89935695,或关注“浙医四院普外科” (zysypwk)微信公众号提供患者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进行预约咨询。
义诊专家信息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院长 王平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疝中心主任 施小宇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 疝外科 陈其龙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普外科 郑毅雄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普外科 周慧江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普外科 董 鑫 副主任医师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