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造让老百姓放心的好医院

发布时间:2017-11-01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落地义乌三周年,这个追求一直未变———
要打造让老百姓放心的好医院 

龚喜燕 王芳
 

  今天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浙医四院)三周岁的生日。这所年轻的省级公立医院能落户义乌,实属不易,她是浙大第一家在异地建设的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是顺应国际医改新政,自觉践行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也是全省首批医保跨省联网结算试点医院之一,承担着浙中区域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的省级医疗服务的新期待。

  这三年来,浙医四院在义乌市委市政府和浙江大学的深入合作和统筹推进下,无论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还是教学科研、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医院门急诊量从2015年的30.5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50万人次(截至9月,下同),出院病人从0.45万人次增至1.4万人次,各类手术从2800多台次增至8400台次,药占比、百元收入耗材比、平均住院日及均次费用等均逐年下降,外国患者、异地患者就诊占比逐年增加。医院以人文医院建设为引领,以打造国际化医院为目标,一直致力于打造让老百姓放心、满意的国际一流医院。

  家门口的省级医院

  不止方便这么简单

  义乌人看病爱跑杭州,从一趟早班列车就能看出来:一节车厢里,经常一大半乘客都是去杭州看病的。浙一医院的心内科主任朱建华兼任了浙医四院的心内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隔一周来义乌坐诊,他的病人就有不少是从义乌赶过去的,今年55岁的李忠华便是其中一位。

  李忠华是东北人,在义乌经商20多年。他做过两次心脏搭桥手术,都是朱建华操刀。之后要复查心脏支架术后恢复情况,他也得来回跑,“跟朱医生老熟了”。如今,朱建华定期会来浙医四院坐诊,老李就再不用跑杭州了,“以前凌晨3点就要去赶车,一去就得折腾一整天。现在好了,开车20分钟就到浙医四院。”老李一个劲夸,“四院能办到义乌,真的是政府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无论是电话预约、单独诊间,还是市民卡直接在自助机上付费,老李熟门熟路,“看病、拿药都很方便,几乎不用怎么等。如果不会用,现场还有医务人员或志愿者帮忙。看病时也没有一屋子病人挤在医生旁,问得更清楚。在其他医院检查过的单子,没必要的不会让你重复检查。这样看病不焦虑,人都舒爽了一大半。”老李对浙医四院的人性化服务赞不绝口,“10月初刚去住院复查,每个过程都有人指导,不用到处问。做检查会提醒准确的预约时间,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很好,又细心,我们也很放心。”就如老李所言,来到浙医四院,一些服务细节特别暖心,比如取药大厅设置了母婴室、门诊服务中心提供老花镜、儿科输液大厅配备小床等,都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浙医四院的人文关怀。

  有20多年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龚大伯之前因为药物副作用,脚部浮肿。他到浙医四院检查,医生给他换了新药,结果没几天就消肿了,血压控制得也不错。“这种药在卫生院买不到,幸好四院可以开三个月的连续处方,省了不少麻烦。”他说,在浙医四院看病,带张市民卡就够了,不需要病历本,医生对他的过往看病史一查电脑就知晓,“比我自己还清楚。”在浙医四院,每位就诊的患者都有一个完整的健康档案(电子化病历),记录着每次就诊情况及相应诊疗,为医生诊断提供了翔实的信息支撑。

  为浙医四院点赞的还有81岁的金兰娇,从海南退休回义乌老家后,每次看病都得自己先垫付住院费用,再委托海南的战友去当地医保部门报销,十分麻烦。今年7月25日,她直接在浙医四院医保跨省联网结算专窗结算住院费用,成为浙中地区首个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实现直接刷卡结算的病患。这得益于浙医四院被列入全省首批医保跨省联网结算试点医院之一,让长期在省外生活、工作的义乌市医保参保人员和居住在义乌的省外参保人员可就近住院治疗,不再需要“全额垫支、回家报销”了。

  浙医四院在义乌落地,还给市民带来了不少特有的“福利”,如在血液科主任黄健的争取下,中华慈善总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GIPAP(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TIPAP(达希纳患者援助项目)浙中地区唯一发药点落户到了浙医四院,义乌及浙中区域获得援助的患者就不用再跑杭州领药了。

  在杭专家团倾力援建

  多项医疗技术填补浙中地区空白

  除了便捷,对患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医疗技术。相比其他附属医院,浙医四院占尽了人才下沉优势,浙大举全校之力,采取综合性附属医院“科对科”援建、专科医院整体援建的办法,由在杭的各大医院援建学科主任(或援建医院负责人)兼任浙医四院相应的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并委派相应学科副主任到浙医四院担任执行科主任,组建形成“学科带头人+执行科主任+高年资骨干”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动浙医四院学科、医疗技术、科研、教学整体快速提升。

  今年4月,60岁的龚阿姨因为气急胸闷到浙医四院就诊,检查后发现她胸内有中等量胸腔积液,还有心衰表现,需作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以往这类手术患者一般会选择去杭州或上海的大医院开刀,浙医四院邀请了学科带头人、浙一心胸外科主任倪一鸣主刀,他是业内公认的心脏瓣膜手术领域的全国十大名医之一,配合手术的心血管麻醉科、重症监护相关负责人等也是浙一的“最佳阵容”,消除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毕竟,能在家门口手术,省去来回奔波,家属又方便照顾,实在再好不过。最终这台心脏“换瓣”手术顺利完成,这也是浙医四院首台心脏直视手术,意味着今后该院可常规开展此类手术。

  而类似高难度的手术,依托省级医院及浙大的人才、学科、技术等优势,浙医四院都在一一开展。目前,该院有高级职称专家77名(其中正高23人),博士30人,硕士289人,医师队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2%,来自“985、211”高校毕业生占半壁江山,每年还有近百人杭派专家团队常驻义乌援建,并安排年轻医生赴境外培训近200人次,帮助医院接轨“国际标准”。

  经过三年耕耘,医院医疗供给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心内科、呼吸科、普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等学科成长发展迅速,已在浙中区域崭露头角;一些医疗高新技术,如房颤冷冻消融治疗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Habib无血肝切除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等诊疗项目填补了浙中区域医疗空白;对少见病、疑难病、重症等综合诊治能力也已走在浙中前列。两个月前成功救治了1名死亡率较高的羊水栓塞患者,在义乌当地乃至浙江省业内赢得了口碑,凸显了浙医四院多学科联合诊治优势,亦是对该院医疗水平的一次检阅。

  小病进社区 大病到医院

  共建高水平医联体

  金文伟是浙医四院放射科医生,他经常要去阅片室帮忙审核义乌其他医院传来的片子,也带出了不少“徒弟”,城西卫生院的小周就是其中一位。

  “我是带着自己医院的片子来进修的,学习、工作两不误。我们基层卫生院目前很少接触CT、MR,以前在DR上看,一些肺部结节看上去不起眼,感觉问题不大,但看了这里0.75mm扫描的CT后,非常惊讶,显示出来很多恶性表现,以后回单位再也不敢小视类似的肺部结节。”小周说,来浙医四院进修那段时间,收获很大,不仅从专家名医处“偷师”,还有机会接触浙中地区顶尖医疗设备,实属难得。 

  据悉,像周医生这样在浙医四院放射科进修的医生还有不少。依托浙中医学影像中心,自2015年以来,浙医四院已培训数名来自廿三里卫生院、城西中心卫生院,义乌二院的放射科医生。同时,浙医四院还通过网络远程会诊和学习平台,联合浙一、义乌中医院等多家医院,通过这个网络平台进行疑难病例的阅片讨论、学术交流等。

  上月初,浙江大学与义乌市政府又签署协议,共建浙医四院医疗联合体,助力义乌打造“浙中医疗高地”。该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培育形成以医联体为载体,辐射周边县市的医共体模式。目前,浙医四院与义乌多所卫生院、社区卫生室等共建心脑血管病联合门诊、慢阻肺分级诊治小组、康复科和口腔科帮扶、检验中心建设、影像中心建设等医联体建设体系,开展医院自助机进社区、社区特设号源,义诊及健康讲座活动等,为基层“输血”和“造血”。三年来,已开展70余次大型义诊活动,近200场健康讲座,还通过业务指导、专科帮扶、建立联合病房等多种形式试点,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全科医生培训,共计带教培养29位医师、技师等进修学习,双向转诊病人达15000余人次。今天,全院又开展大型义诊,3000多个号源免费放送,还将在本周末安排五组医疗队,到义乌偏远山区送服务、送健康。

  浙医四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浙江大学校党委书记邹晓东的要求,共建高水平浙医四院医联体,既要坚持“高水平”,切实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也要坚持“补短板”,切实提高造血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着眼“可持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优质医疗服务的获得感。浙医四院将利用自身学科、人才等优势,全力打造真正有特色的大医联体,助力义乌构建分级诊疗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卫生人员诊疗和服务能力,让患者基本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

医院地址:浙江省义乌市商城大道N1号
电话总机:0579-89979999
传真:89935555
邮编:322000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浙ICP备14016608号-3 33078202000049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人民号
视频号
新浪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