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2点,浙江省核酸采样支援第二队浙大四院队105名队员集合出征绍兴上虞。队伍由浙大四院副院长徐志豪带队,医务部副主任叶寄星领队,34名医生、医技66名护士和3名驾驶员组成。
星夜兼程,共克时艰,19日凌晨接到紧急任务指令后,浙大四院首批核酸采样应急队伍人员迅速响应集结,完成队伍组建、防疫要求培训,防护服穿脱强化培训、后勤和防护物资保障等等,体现了浙四速度和浙四担当。
凌晨00:30
所有驰援人员通知完毕;
上午9:00
徐键书记组织职能部门召集会议,防护物资、后勤保障物资、出征仪式、车辆等全部落实到位;
上午9:00-12:00
驰援人员集结完毕,加强核酸采样应用程序等相关培训。
下午2点 出征仪式
出征仪式上,医院党委书记徐键讲话并向105名队员致敬,希望队员们做好防护,发挥专业特长,全面完成任务,等待早日凯旋。院长王凯将印有“浙江省核酸采样支援二队浙大四院队”的队旗交到徐志豪队长手上。
徐志豪副院长表示,“我相信浙大四院医疗队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够克服困难的,此行任务艰巨,有无法预判的困难,但一定不辱使命,保证高质量完成任务。”
【出征心里话】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召唤了一群又一群迎难而上的医务人员,无论白昼黑夜,只要一声令下,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的请战前往。从接到任务到出发不到12小时,还有许许多多的95后冲在了一线,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青年力量。
1999年出生,今年新入职的护士陈莉娟说自己凌晨接到出征消息既激动又紧张,连夜收拾好行李和家人做好沟通,一大早就来到医院集结。对她来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能够冲在一线我觉得是幸运的,我会做好防护全力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在出征队伍中,来自血液净化中心的男护士杨照勤显得十分淡定。此前参与了两次义乌市大型核酸采样应急演练,他对这次的任务比较有经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自己随时准备着奔赴抗疫一线。上虞,我们来了!”
血液科医生董佳佳:“作为浙四医生,我们一直处在备战状态,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做好了一切准备,一定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
李春鹏:“我们临危受命,义不容辞,这次出征希望能够凯旋归来,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刘鹏鹏:“我是主动报名的,作为浙四青年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奉献自己,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肯定能战胜疫情。”
连同10日先后派出的8名核酸检测队员,浙大四院总计已派出113名队员支援绍兴。
【星夜兼程 连夜完成小区核酸采样工作】
整支队伍抵达以后上虞区曹娥街道时,夜幕已经降临,接到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舜杰社区整个小区的核酸采样工作,约1800多户4000人,时间紧任务重,采样工作一直从18:00持续到深夜23:30。
抵达当地以后,来不及安排晚餐,大家热情饱满火速投入“战斗”,“争先恐后地”领任务,精神饱满。由于没有合适穿脱的地点,我们的队员在路边完成了防护服的穿戴工作。徐志豪副院长、叶寄星主任带队指挥,快速完成任务分工。
该小区是上虞区中心的老小区,房屋结构老旧,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我们的队员都必须挨家挨户采样,在当地志愿者的引导下,每3人一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走,一层楼一层楼的爬,非常地消耗体力,防护服的脚底都磨破了。
进入社区上门采样全程五个多小时,总共采样1200余户,共计3180多人。来回奔波,旅途劳累,等到大家回到义乌入住酒店已是次日凌晨三点。
上虞当地居民群里有居民表扬浙四医务人员是几轮核酸检测中最认真的,也有人为我们废寝忘食的作战精神点赞。徐志豪院长把这个消息转发在工作群里,全体队员都备受鼓舞!
上门采样的过程中,负责密接人员采样工作的队员冯健子就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小区里有一位老太太独自居住,第一趟上门9点多,太太睡着了听不见,社区帮忙联系了之后,老人就一直忍着开灯不睡,耐心等着医务人员上门,一直等到了夜里10点半。到老太太家时,老人用一个礼品盒盖子放着身份证,高举着给队员,既方便扫描信息,又主动保持了社交距离。“我们都被老人的行为感动了,心头一暖,大家是如此的配合和温暖,是如此的团结一致!我们的付出再辛苦也值得。”
还有的队员在采样过程中,看到有的人把小朋友感激医务人员核酸采样的绘画挂在了家门口;有的居民看到我们队员来自浙四,就主动问好是“义乌来的吗,辛苦啦”等等。
在危难面前,中国人是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病毒。期盼抗疫勇士们,不负众望,早日凯旋,愿历此坎坷,山河无恙,“虞”过天晴 ,人间皆可安。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