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一体"踔厉奋发在路上!2022,我们的新月

发布时间:2022-01-30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岁月不居,天际日新,时间记忆我们昂首阔步在路上的绚丽剪影。2022年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洋溢喜乐的气氛,到处可见三甲喜讯海报、旗帜 三甲新征程,一起向未来 

1,这里喜事连连14三院一体新班子成立11,浙大四院通过三甲评审正式发文,欢呼雀跃1611院领导济济一堂务虚话实,共商未来17,班子民主生活会20,国际医学院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及签署合作备忘录;21国际医学院一期结顶,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浙江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工会主席楼成礼一行来院送来新春的慰问;25日,浙江大学副校长周天华义乌市市长骆小俊共聚浙大四院,未来三院一体建设新征程达成共识25日,浙大四院大规模核酸检测基地顺利通过验收,成为金华首个通过验收的基地。新月,是2022良好的开端预示着 三院一体”建设开局旗开得胜

 

热议,擘画"三院一体"发展蓝图

116日下午,在三甲喜讯的第5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11利用周末的时间,11院领导齐聚报告厅,开展领导班子务虚研讨会,“三院一体”发展之路。会场气氛热烈,班子领导进行了头脑风暴,经过前期精心谋略,发力点明晰确立共同擘画"三院一体"发展蓝图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住新机遇,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未来三院一体的文化特征是什么?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书记徐键一连串设问引发大家思考“我希望大家能承载起‘三院一体’之重,没有量的质是空中楼阁;没有质的量是有害垃圾

今天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征程,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更大的跃迁必须树立远大的使命愿景。必须要围绕党委书记任少波在附属医院班子集体谈话上强调的尽快实现三大转换:目标放高放远、格局放大放宽、战略放长放先不断明确使命愿景对照走在前列要求,瞄准医疗质量、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等重点,提高战略谋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诚如校长吴朝晖院士所说,浙江大学与义乌强强联手,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充分彰显了我们携手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战略梦想,也充分展现了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强信心。

务虚会,既有对愿景的憧憬有格局同时有路径有举措很务实。浙四院院长、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副院长王凯“三院一体建设两大主要任务深入2022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国际医学院建设医院业务发展。那么工作重点在哪里?围绕任书记说的三大重点,具体落实就是要把工作重点汇聚在临床科研人才三大方面。当前,我们的机遇非常好,通过三甲评审,医院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轨道交通即将开通运行。在如此利好时机,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明晰目标,找准发力点,才能确立路径并实施2022年我们要努力在国际医学院快速推进、医院声誉再上台阶,国家重点项目、国家基金、高影响力论文、平台新突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职工收入增长与业务总量增长同步等7方面交出满意答卷。

加快现代医院打造加强现代医院治理,是医院发展的方向。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副书记、“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副院长兼浙大四院副院长胡振华强调行政管理工作要加强服务意识为临床做好支撑。行政服务如财务报销要做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要多措并举增强员工凝聚力,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医院现代治理能力,提升“三院一体”综合能力。

人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抢抓当前全球人才流动的战略机遇,用好政策,引育全球顶尖人“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副院长、浙大四院副院长、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委员应颂敏表示要利用好三院一体的大好时机,要在创建最优的人才生态还要打造科学研究的伊甸园,希望将人才育和平台建设工作做到极致。

如何围绕校党委书记任少波讲的师傅医院做文章?浙大四院副院长、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委员徐志豪表示,要着力临床教学,在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要做好人事工作,加强引人、用人、育人工作,提升职能部门管理能力,细化考核,切实做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创新引领发展的核心动能,也是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浙大四院副院长、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委员周庆利表示,我们要继续坚持创新引领,瞄准前沿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数字赋能方面做好 三院一体建设工作。

打造医疗高地,树立三院一体”高质量发展品牌同时,清廉医院常不懈,员工感觉有温度,激发广大员工的梦想,严管、厚爱荣耀感中,做好带路人 浙大四院、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伟作了高度凝练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根基,树立质量导向,加快现代医院管理,浙大四院副院长、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委员唐喆未来医疗服务提出了诸多期盼,同时对打造学科高峰、加强业务能力提升、培育新项目多方面提出了设想

防范风险要细致踏实,安全生产任重道远。浙大四院副院长、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委员姚建根表示,要争取资源谋发展对标一流合作,关注政保、国安、治安三个领域的安全问题努力不松懈,确保三院一体长治久安

智校园建设是当前国际医学院建设的趋势,也是重点,如何将前沿科技有效结合并应用到国际医学院建设中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副院长、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委员楼笑笑描述了诸多设想。

如何聚焦优势,放眼国际梅奥和协和作为对标参照,我们的国际化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副院长、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委员陈伟英国际化建设提出具体目标和措施。

踔厉前行,笃行不待,新班子共同吹响前行的号角,2022,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相信,“三院一体”前行的脚步将更加笃定!

 

共情,我与浙四共成长催生的全员向心力


参加工作许久,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日常工作早已忙得应接不暇,如果不是硬性任务,征文这类事儿还真不一定顾得上参加。

而令人倍感意外的是,202112月,在徐键书记倡议下,文宣、党建、工会、团委共同举办的“我与浙四共成长”征文活动,竟然收获了近200篇投稿。约十分之一的员工参与征文活动,大家的热情远远超过预期。

12月的义乌下起了期盼许久的初雪,而在我们的邮箱里,雪花般的文章就像排着队涌进来,仿佛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想要借着这个由头好好说道一番。刹那间,脑海里浮现出大家利用一个个深夜时分,伏在案头提笔写下的一缕缕回忆、一份份心情、一句句祝福。

2009年浙江大学和义乌市政府签约共建医院开始,到现在发展成一艘能量巨大的“战艇”,在驶向未来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共同感受它茁壮生长的气焰,我们经过的航线,取得的里程碑,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风景。

正如新护士王淼在征文中写道,1年的时间让她成长为一个全新的“浙四人”,在一台台手术和一次次抢救中,将对生命的敬畏烙印在心底,更发现了自己对医院的依赖,“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渐渐觉得有了归属感,找寻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拿着浙四的船票,驶向医疗生命的汪洋大海,生活的平凡之路,歌颂着诸多的不平凡!

在医院从事国际交流工作十年的陈星,更是亲眼见证了医院发展瓶颈期到快速发展期的蜕变,她在回忆中写道,“有一年医院气氛不太好,大家都感觉受挫,陷入互相责备的境地,我也躲到紫龙山下大哭一场。”正是这份“浙四人”高度的集体荣誉感,这份与医院荣辱与共的强大共情力量,催生医院快速走出低迷的漩涡。

呼吸医学中心护士陈当凌在投稿中写道:我的生命因你而火热——初出茅庐的你,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下披荆斩棘,经历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风霜十年。你,更是有“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情怀,在新冠疫情席卷之时,驰援武汉;你,锻造了“心之所向,所向披靡”的坚毅,拥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一举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国考”A+等级医院,紧接着,又一鼓作气通过三甲评审......荣誉和口碑不断铺天盖地而来,你以黑马的姿态提前完成华丽转身。

党建办的周玮,亦在这趟航程中,实现了从一名杭城名校教师向医院行政管理工作者的转变。院领导和资深媒体人都给打出了最高分,文中流露出的是她与浙四充盈的情感。正如她所说,最好的感情,是彼此成就,当我们建立起和医院的情感连接,才真正融入到这个大集体当中。第一次见到陈亚岗老院长带领的初创团队,她在他们眼中看到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星辰大海。携手奋斗、风雨兼程的那些日子里,从华家池的红楼与宿舍,到大家掌声雷动,激动得一脸痴笑,见证校市双方领导掀起了“小四”的大红盖头,灯光闪耀。有人为医院发展苦心孤诣彻夜不眠,有人奔波于双城无怨无悔,有人敬业奉献不求回报,有人精研业务树起品牌。

征文中,有几篇投稿特别令人感动,他们有的来自援建专家,有的来自员工子女,笔尖缓缓传递的是他们的小城大爱。

麻醉科主任徐建红从浙一来到浙四,7年时光,她过起了“新义乌人”的生活,这次征文她给团队小伙伴们写了一封3000多字的信。从无到有,更要从有到优,一个优秀的麻醉团队的成长史在字符间延展开来。工作中严厉的她,总是想加快脚步,催生一棵棵大树的成长,“其实我常常把你们当成我的孩子,你们每个人在我眼里都是宝贵的财富,我想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年轻的专家,像大树一样为所有的外科医生和病人们遮风挡雨!

来自在杭附属医院的罗芳主任,曾任浙四儿科主任,离开义乌已经多年,但浙四早已经成为她心中的一份牵挂,她写道:“年复一年,双城人的心中,敞亮着盏盏明灯。年少者,总有前进的方向;茫然时,总有正面的力量;疲惫时,总有支撑的臂膀;艰辛的日子里,总是笃定者的情怀。”

       漫漫前途远,不忘来时路,还有一篇人气投稿来自浙江大学大一新生张锦楠。初中生的她跟着父母来到义乌,自主通过义中的提前批考试,3年后圆梦浙大,再一次续写“小家”和浙大的缘分。更在这数年的时光中,她看着父母忙碌的工作,看着医院从无到有,“目睹医院从原先冷清的大厅,到现在的熙熙攘攘好评如潮;我看见了各项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更荣幸的是,见证了浙四通过三甲。我清楚地知道,浙四已经不复最初的青涩,而是成为了一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高水平医疗中心。” 

……

       这些故事成为了大家美好的回忆,更是医院辉煌历史中的一页。医院首任党委书记张新跃在评语中写道,在这些故事里,看到了每个人青春的选择,人生的价值,医院的精神……以及,无处不在的真挚隽永的表达。“这些真情叙事,带有了历史的温度和质感;这些善与美的心灵叙事,情与爱的博大世界建构了医院美好现实与未来。这些浓厚的爱院情怀读来感人至深,激励前行!”

       倏忽间,我们发现,纵使平日里也会吐槽也有抱怨,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对医院一往而情深。人文是“浙四人”孕育在灵魂深处的品格,共情是我们与医院共成长的无悔青春中,催生的全员向心力。正是因为有每一位“浙四人”的情深意重,我们才能在三甲征程中,在守护生命的伟大事业中,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笃行,求是创新聚焦的社媒新闻眼


2022新年伊始,浙大四院正式被确定为“三甲综合医院”,这则振奋人心的专版报道出现在《都市快报》《金华日报》《义乌商报》众多媒体中,浙江新闻、《钱江晚报》十余家媒体同步报道,和全体关注医院发展的人们共享喜悦。七年耕耘,三甲圆梦,创浙中西医疗新高地,过去的种种目标在全体浙四人的努力下成为现实。

紧接着,我们马不停蹄,在新领导班子成立,“三院一体”建设迎来新纪元之际,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一期工程结顶,吸引浙江卫视《正午播报》等省级媒体报道关注,发表新闻报道10篇;和以色列TOP1的希伯来大学签手合作,奔向顶尖名校联合培养医学人才的新未来,获得浙江新闻、金华新闻、义乌新闻等7家媒体关注。也在学校的英文门户网站及海外社媒广泛传播。126日,浙大四院凝聚全员力量10天建设10万管大规模核酸检测基地,率先通过验收,获得学习强国、浙江新闻等10家媒体关注。

期间,消化内科熊娇燕医生收到一份特别的春节礼物——来自江西的患者定制重达30斤的景德镇陶瓷牌匾,来回驱车10小时送到医院,礼重情更重,报道获得《钱江晚报》、《同年哥讲新闻》等7家媒体报道,暖心故事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每一天,精彩的新闻、感人的故事不断涌现,不到1个月的时间,已发表从国家级到市级新闻发表超过105篇,给临近的春节带去喜气洋洋的华彩。

追忆医院高速发展的这7年,年轻的小四以奋勇的姿态坚定前行:医院业务量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速,即使在疫情形势的影响下,依旧在2020年逆势上扬,成为全省业务发展速度最快的医院2018年通过JCI认证;2019年公布的国考成绩单获得A等级;2020小四拿下了国考成绩单A+,并开启三院一体建设新纪元;2021年高质量完成等级医院评审。

我们也已经从“浙四人”蝶变成为“三院一体”人,不变的是我们始终戮力同心,奋楫笃行。作为浙江大学医学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院一体”建设主体依托单位,浙大四院是浙江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生动实践,也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布局。

年轻的"三院一体"从出生的第一天就是肩负神圣使命,情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存在。现在的我们,怀揣着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战略,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医学中心”的伟大梦想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愿景越光明,我们的使命越艰巨,我们的责任越重大”。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向未来 迎阳而歌 伴路而行 我们的新动能


征文大赛中浙四人的肺腑之言,是对奋斗的回首,对成绩的欣喜,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对腾飞的渴望。期盼在“三院一体”新班子成员顶层设计的引领之下焕发出无穷力量生生不息地提供着蓬勃而强大的崭新动能,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新动能源自国家战略。2023“一带一路”倡议迎来十周年。这些年,“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连点成线到面,在全球落地生根。作为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起点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点城市,义乌进入发展快车道。这些年,浙大四院高质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多元国际共享开放”的城市发展氛围中,医院也从破土动工时的初生“婴儿”,快速成长为浙中西医疗高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发展动力。

新动能源自医院文化。走进浙大四院,书香花香果香和咖啡香悠悠飘来,免费公交,摆渡车,共享轮椅,自助挂号机,志愿者团队……细节服务无微不至医院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地方而是让患者感到暖心、放心、舒心的“健康家园”。所有这些,都源自浙大四院一抹亮丽温馨的人文底色。在“求是 创新 人文 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统领之下,医院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行为、每一项医疗服务,每一个管理决策之中,医院文化已成为全体员工的精神“粘合剂”,更是医院发展的深层动力。

新动能源自“三院”平台。新班子,新气象,新作为。14日,成立“三院一体”新领导班子,赓续浙大血脉共襄三院伟业“三院一体”平台将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一带一路”国际医学中心提供不竭动力,我们将努力成为服务“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示范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说到:“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此“重”,重在人民;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后,浙大四院更有了一份“大院之重”,“重”,重在患者。重字千钧,既是重担,也是重托,更是重心。从应用新技术治愈疑难杂症,提升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到数字化改革赋能智慧医疗,让患者享受到更高品质医疗资源;再到全力打造“安全美丽、暖心、无痛”的“双满意”医院……医院的所有中心工作,都在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获得感,千方百计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岁月可回首,前程可奔赴。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我们不能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躺平”,不能因取得过骄人成绩而松弛懈怠,更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停滞不前。时代在“交棒”“接轨”中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机遇。“三院一体”人要用更多思考更高站位更远布局更大作为,奋力建设富有人文特色的高品质医学中心,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附属医院

七年如少年,笃行梦自圆。在七年的发展岁月中,我们怀诚挚之心,领岁月教诲,揣少年热诚,敬初心使命,以卓越的科研、教育和服务促进大众健康。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苍穹,历史开始落笔崭新的一页。更广阔的平台之上,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我们展现“三院一体”速度,打造“三院一体”样板,提供“三院一体”方案,喷薄“三院一体”温度。

新时代,让我们蓄势、昂首、扬帆、起航!


医院地址:浙江省义乌市商城大道N1号
电话总机:0579-89979999
传真:89935555
邮编:322000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浙ICP备14016608号-3 33078202000049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人民号
视频号
新浪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