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里的敬礼

发布时间:2015-09-02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他们是当年英勇善战的抗战老兵,曾经在祖国的热土上和日本鬼子拼过刺刀,曾经在朝鲜的战场上洒过热血,曾经在缅甸的丛林中拼死抵抗,他们是我们的祖辈,在风烛残年拥着用生命博得的军功章,而今默默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凋零……他们,不该被遗忘,因为历史不容忘却。

在我院急重症监护室就有这么一位可亲可敬的抗战老兵爷爷,他的名字叫陈文钟。他曾是一名国民革命军汽车驾驶兵,参加过远征军,浴血护送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遗体回国,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新生。

温情细腻的照护:

为了让爷爷早期活动锻炼,慢慢地,我们试着让他在床边坐轮椅,182的大高个,三四名护士齐上阵,鼻胃管、动脉测压管、各种监护导线、导尿管、呼吸机环路,错综复杂的管路一个也不能疏忽。经综合治疗,爷爷可以暂时脱离呼吸机改用气切面罩吸氧,我们会每天一小时推着爷爷在病房溜达,到窗台边坐坐,让他看看久违的外面的世界;我们也会抽空陪爷爷说说话,用“小鸭子”锻炼肢体功能、肌力及反应能力;我们也会通过各种途径试图激发爷爷的某些记忆,我们建议家属带了些影像资料,有远征军的故事,也有家人给老人拍摄的视频,有关于生活的,有关于那个他念念不忘的老伴的……几天前,爷爷又给了我们一份大礼——他能写字了,颤抖的笔画依稀可以看出是他与老伴的名字;高兴了,他会跟我们笑,笑得我们心都化了;爷爷还能跟我们敬礼,也不忘跟我们握手;调皮的护士MM们逗趣地向爷爷讨要棒棒糖,现在他竟也舍得给了……很欣慰,即使只是进步一点点,于我们都是莫大的鼓舞。

相濡以沫的陪伴:

 “老娘是他最大的牵挂,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他现在最放不下的肯定是老娘的身体,以及她过得好不好。”大儿子如是说。因上了年纪行动不便,奶奶一周只来一次,奶奶的到来让爷爷分外精神,仿佛她是爷爷记忆的催化剂。俩老促膝而坐,爷爷能主动把手伸向奶奶,紧紧握着,不愿放开,耳背的奶奶分外焦虑,大声重复着一句话我想你了,你想我吗?你要快点好起来,我想听你说说话。据大儿子介绍,两老都耳背,两人的聊天内容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可他们却能分外和谐地问答,这就是习惯,这就是“伴”吧!

回忆录的忏悔:

“其实现在想想,我们做子女的也挺后悔和可惜的,老爷子意识清醒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好好听他讲过以前的事情”爷爷的两儿子深感遗憾。那一叠厚厚的字迹工整的文字材料,述说着那段曾经的历史。爷爷曾说过,他的回忆录想出版两本,两个儿子每人1本,传给子孙后代。他说他只是个普通士兵,但是抗战的历史,后人永远不要忘记。

温暖的祝福:

“老兵爷爷,祝您早日康复”最简单的话语,最真诚的祝福,一声轻轻的问候,一个紧紧的握手,虽然您无法大口品尝我们精心准备的蛋糕,或许您也无法清晰记得这些伴随您照护您的人儿。用便签纸片写成的温馨祝福,构成LOVE形,表达了对老兵爷爷的深深祝福。陈院长与市人大领导一行慰问时关切地说:我们尽全力做好治疗照护,责无旁贷!

“老爷子今天特别激动,入院来第一次流泪爷爷的大儿子说。爷爷激动的泪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战争已经过去70年了,抗战阅兵的号角即将吹响,在这个庄严的时刻,唯有从历史与未来的高度来纪念抗日战争,才不负血写的历史。今天,是您的节日,衷心地祝福您,爷爷!






陈院长与市人大一行慰问老兵爷爷


ICU小伙伴们的温暖祝福!


爷爷的一大摞手稿


《义乌抗战老兵口述》一书记载的爷爷的事迹


医院地址:浙江省义乌市商城大道N1号
电话总机:0579-89979999
传真:89935555
邮编:322000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浙ICP备14016608号-3 33078202000049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人民号
视频号
新浪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