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症,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什么原因可引起慢性胃炎?
1. 幽门螺杆菌、病毒感染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急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部分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
2. 饮食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不规律进食以及长期食用咖啡、浓茶、烈酒、辛辣调料、泡菜等食品,可影响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3. 药物 某些解热镇痛药、激素等,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可削弱胃粘膜保护能力。
4. 胆汁反流 胆汁中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导致炎症发生。
5. 精神因素、生活不规律 长期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的人易患胃炎。
6. 全身性疾病 如尿毒症、结缔组织病、肝硬化等。
7. 其他 环境改变、气候变化等。
三、慢性胃炎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胃口不好、反酸、胃痛。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呕血、大便颜色变黑。
四、慢性胃炎的诊断需要做什么检查?
1.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 这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以检查出胃黏膜炎症的程度及有无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2. 核素标记C呼气试验等,以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3. 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血常规、血生化、胃液分析等相关检查。
五、慢性胃炎如何治疗?
(一)病因治疗 去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生活规律、合理饮食、戒烟忌酒等。
(二)药物治疗
1. 减少胃酸的药物
(1) 中和胃酸的药物:硫糖铝、铝碳酸镁等。
(2)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以及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2. 胃粘膜保护剂:麦滋林、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
3. 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
4. 助消化剂:多酶片、胰酶片等。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幽门螺菌感染的患者,根据指南的适应症选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目前方法主要选择四联疗法(即四种药物)。
六、注意
请不要随意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因为规律用药才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减少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
七、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防护
1. 生活规律,适量锻炼,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焦虑。
2. 戒烟忌酒。
3. 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辛辣食品、油炸食品等。
4. 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请咨询医护人员)。
5. 有反流的胃炎患者饭后不应立即平躺,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严重者可在睡觉时抬高床头。
八、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来院就诊
1. 胃痛、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较前较重。
2. 呕血,大便颜色变黑或变红。
九、定期复查随访
1. 根据医嘱定期随访。
2.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停药4周以上,复查呼气试验,观察杀菌疗效。
资料来源:
[1]危北海.慢性胃炎的诊治[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265.
[2]陈飞松.慢性胃炎HP感染和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J].北京中医杂志,1990,(4):14.
[3]杨春波.慢性胃炎虚证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8):458.
院内版本号:D-0104-1712-V2.0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