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义乌、义行天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义乌总动员大会上,林毅书记提到的这句话深入百姓心头。“规则”的普遍性、约束性、公信力、守信力,成就义乌一方秩序井然、效率公平。“义”,是我们尊重良知、尊敬规则、尊崇文明的天然自觉。而在浙医四院,一件关于轮椅的平凡小事,就在不经意间让我们看到了“规则义乌、义行天下”的义乌文明。
义乌首家提供免费轮椅的医院
为了方便患者,浙医四院早早践行“让患者少跑路”的理念,门诊大厅和急诊大厅门口都设有一排排免费使用的 “爱心轮椅”。除了住院部每层楼配有的轮椅外,医院公共区域设置的“爱心轮椅”共35辆,此外还增设两张轮椅床,为不方便坐下的患者提供方便。
“爱心轮椅”的借用,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随取随用,“借用”和“归还”全凭患者心中的“诚信杠杆”。令人意外的是,“爱心轮椅”投放三年来,没有丢失过一辆,这侧面反映出市民朋友的高度自觉、诚信、守则。
浙医四院副院长徐志豪表示,2014年,爱心轮椅投放初期,使用过身份证登记制和押金制,需要患者家属到门诊大厅导医台进行实名登记后,方可借用,但实践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的举措并不利于患者使用。“轮椅的设置初心就是为了方便患者,而不是锁着当摆设,这种自拿自取的模式,虽然一定程度增加人力管理成本,但是能真正为百姓提供便利。”
虽然“爱心轮椅”可以随便拿取,但是大部分患者会在离开医院的时候,主动将轮椅送回原位。而一些不能按时放回的轮椅,各个执勤点保安会在下班后在车库、大门出口等地方进行搜集后放回原位,再由保洁人员进行消毒和清洁。
早上9点,来自安徽的王大伯因左腿小指骨折来到浙医四院就诊。刚一踉跄走进门诊大厅,执勤保安王国峰立即推着爱心轮椅迎上前去,帮大伯取号,并一路护送至骨科门诊区域。“我是一个人拄着拐杖过来的,没想到你们这里这么方便!!!谢谢两位保安和护士们,”王大伯安定好位子终于舒了一口气,连道感谢。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能在浙医四院的门诊大厅上演,“有时候,我们保安会推着爱心轮椅去大门口接病人,有时候,有人晕倒站不稳也会推着轮椅过去帮忙。都上医院了,肯定都是需要帮助的人。”
三年的时间,也印证着诚信“爱心轮椅”的模式,在商城大地上得到了很好的践行。轮椅虽然小但方便了人;轮椅自拿自取,是信任付出的收获,更是社会文明的一个小小缩影。
助力最多跑一次,让患者更方便,医院为患者提供便利,提供自取自用的“爱心轮椅”、专设“浙医四院电动小车”转送发热病人到感染楼,让患者少走路,走错路。从急诊中心到感染楼,走路大概需要十分钟,医院专设“急诊小车”,直接把发热患者送到感染楼,让焦急的患者可以少跑路。
此外,医院提供了“爱心雨伞”、“老花镜”、“免费充电桩”、“暖心微波炉”等等等等,细节彰显服务,细节看到品质。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